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海海南耄耋老人的“从前慢”

2023-08-02 19:22: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青海共和8月2日电 题:青海海南耄耋老人的“从前慢”

作者 武俊杰 潘雨洁

“35公里的路,走了一天半。”那是上世纪70年代,杨兴林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任职时的情景。于是他组织当地民众,修出了一条路。“那时,我们谁也想不到,过去一整天走不到的地方,现在几十分钟便可到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兴林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退休老党员。海南州因地处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南部而得名,总人口44.7万,其中藏族占67.9%。1953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区”宣告成立,1955年7月更名为“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是海南州州属五县之一,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门户,是该省农牧区人口较多、地域辽阔、畜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一个县。

图为杨兴林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王芊月 摄

20世纪60年代,刚刚参加工作的杨兴林,担任共和县委通讯员。“那时,整个县只有土路,若是大车经过,全城都会尘土飞扬。”他回忆,作为通讯员要骑马去各乡送信,“耗时少则一天,去最远的石乃亥乡需要整整三天。”

“过去的通讯也十分不便,从州府打电话到黑马河公社,需要转过四个总机,遇到不好天气信号更差,必须靠吼。”他笑着说,“一人打电话,整个院子都能听到吼声。”

“木柴和水源同样匮乏,木柴是骆驼从黄河边驼来的,水井要五六个单位共用,”杨兴林说,“当时共和县委大院里最熟悉的声音就是啪啪的劈柴声和咕噜咕噜的打水声了。”

1963年,时值海南州建州10周年,州委宣传部给共和县带来一台小型收音机,大家第一次听到了“外面的声音”。也是从这时开始,共和县城的道路边渐渐出现种植的树木,生活环境开始好转。此后几十年间,县城发展日新月异,有了柏油路、绿化带,高楼拔地而起。

如今,在共和县塔拉滩上,建立了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过去的塔拉滩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后来调水植树,固定住了沙土,出现了一抹抹绿色。”杨兴林介绍,此后光伏板的安装,更为塔拉滩留住了绿意:“一吹风就黄沙漫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资料图为青海共和塔拉滩。马铭言 摄

杨兴林已是耄耋老人,可他并没有选择去海拔更低的地方安度晚年,而是依旧留在共和县。曾经为之不舍昼夜的奋斗,如今和这里相依相守。

“在生活最艰难的60年代,我在这里有了一份工作,才能填饱肚子。”他说,“人活一辈子要知恩图报,我从没想过离开。”(完)

标签:

上一篇:《黑神话:悟空》猴子新图模型细节遭吐槽!引玩家热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送
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