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王敏 7月11日,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源科技”)身边材料近日获北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招股书显示,我国顺酐生产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九十年代后实现规模化生产,苯氧化法工艺依托国内煤焦化资源率先成为国内主流生产工艺。但2012年后新兴正丁烷法产能随国内石油炼化行业发展出现“井喷”,凭借低成本、低污染、高利润的绝对优势开始迅速抢占市场。2022年中国顺酐总产能为151.6万吨,正丁烷法产能占比已达到80%以上,而苯法产能在下半年迫于亏损压力已基本停产。
2018-2020年,受国内基建投资低迷、环保监管形势趋严不饱和树脂企业整体开工能力受限、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需求端整体偏弱,市场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2020年初,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受此冲击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大范围的非正常情况,加上后续公共卫生事件全球控制情况不同步,国内率先得到控制,从而海外供给短缺刺激国内出口需求大幅上升,叠加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减轻后带来的国内需求快速反弹,从而国内外前期积压需求在2021年出现集中释放,超预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加速了国内顺酐资源消耗,基本面迅速转为供应紧张状态,顺酐价格也多次刷新历史新高。进入2022年下半年,国内顺酐新产能投产进度加快,但下游主要终端市场景气度却承压回落,不饱和聚酯树脂、涂料等下游产品对顺酐消耗随之岀现明显萎缩,顺酐价格中枢也因此出现大幅回落。
虽然近年来顺酐与主要下游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发展同步放缓,但受可降解塑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终端领域爆发式增长拉动,顺酐法BDO、丁二酸等快速发展的新兴产品或将带动顺酐行业在未来五年内重启扩张。同时,顺酐行业、区域产能集中度已达到较高水平,2022年前十大顺酐生产企业产能占比突破73%,华东地区产能占比接近60%,随着未来拟建一体化项目增多,规模化、集团化竞争或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流竞争业态,非一体化中小型生产企业在今后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下风。
近十年国内顺酐总产能震荡下降,2022年中国顺酐总产能为151.6万吨,较2013年减少21.3万吨,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45%;较2021年净减少17万吨,同比降幅10.08%;2022年新投产产能为24万吨,全部为正丁烷法顺酐产能;淘汰产能41万吨,基本为存量长期闲置,以苯法闲置产能为主。
近年来国内顺酐产能集中度整体较高,新投产正丁烷法生产企业发展延续规模化、大型化趋势,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产能优势不断凸显。
2022年国内顺酐生产企业统计为23家,较2013年减少12家,较2021年减少3家;前十大顺酐生产企业产能占比达到73.22%,较2013年提升21.46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升9.76个百分点。随着2022年齐翔腾达20万吨/年新产能投产,国内单一顺酐生产企业规模历史性的达到40万吨/年级别,产能10万吨/年以上企业也达到4家,公司新建的20万吨/年顺酐新产能计划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投产,投产后公司顺酐的产能将达到28万吨/年,仅次于齐翔腾达,排名行业第二。
行业集中化程度高,且大型企业拥有自上游的石油炼化到终端可降解塑料、溶剂等产品的整个产业链,这将实现对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综合效益以及抗风险能力等。未来的顺酐行业竞争或将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体系的竞争。
随着中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顺酐行业格局也将面临重塑,由传统的依赖于建筑领域的产业链体系逐步向以可降解塑料、新能源汽车等高景气度行业为核心进行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国烷基化装置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主要由中石化与中石油部分所属单位进行投产。早期烷基化装置工艺多以氢氟酸烷基化为主,然而氢氟酸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不仅装置设备昂贵,而且在运输和使用过程容易发生泄漏,造成周边空气污染。同时,由于当时国内对于汽油标准要求较低,异辛烷推广度不高,烷基化装置的投产并未形成产业规模。
2010年后,我国油品进行了多次国家标准的升级,主要目的是在保证辛烷值的同时,达到汽油“降硫降锰降烯烃”的要求,异辛烷的良好特性完美契合于油品升级要求。同时,随着硫酸法制异辛烷工业化得到普及,离子液、固体酸等新型工艺也逐步在工业中应用,推动了国内烷基化设备的研究进入成熟阶段。良好的市场预期和成熟的制造工艺促进了近年来异辛烷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隆众资讯监测统计,2018-2022年中国烷基化油产能复合增长率在8.58%。阶段性来看,各年度表现有一定分化。2018-2019年烷基化油产能增幅较大,2018年行业产能增长率高达26.30%,2019年增长率为16.90%,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山东地炼以及主营单位自配套装置投产。2020-2022年,国内炼化一体化扩张浪潮是烷基化油产能增长的另一推手,伴随着地炼、炼化一体化自配套装置逐步落实投产,国内烷基化油新增产能增速有所放缓。
2022年国内烷基化油产能区域分布依然较为广泛,华东地区最为集中,区域内烷基化油总产能735万吨,占比25.75%;其次为山东地区,产能657万吨,占比23.02%,作为汽油活跃度极高的地区,区域内烷基化装置投建较为集中;第三为东北地区,产能419万吨,占比14.68%。华东、东北区域内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营单位自配套烷基化装置不断投建,区域内烷基化产能得以大幅增加。
2022年内烷基化油生产企业按性质分布来看,排名第一的是深加工企业,产能1,473万吨,占比51.61%;第二位是主营单位,产能631万吨,占比22.11%;第三位是地方炼厂,产能475万吨,占比16.64%;第四位是炼化一体化,产能275万吨,占比9.64%。
2018-2022年中国烷基化油消费呈逐年递增趋势,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在8.72%,2022年烷基化油消费量达到1,365万吨,较2021年增长1.71%。从价格来看,2020年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终端汽油消耗受限,对于各调油组分都是利空影响,消费量出现明显下降。2021-2022年,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取得成效,终端汽油消耗能力增长,下游厂商入市操作积极性好转,烷基化油消费量提升。
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地炼、主营单位自配套产能进一步扩张,2023年国内烷基化油行业新产能规划依旧较多,预计新增产能169万吨。烷基化油供应水平持续得到增加,预计2023年国内烷基化油产量将达到1,413万吨,较2022年增加3.52%。展望未来,随着2021-2022年行业低景气度时期的离去,叠加老旧产能的退出,2023-2027年国内烷基化油供需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标签:
07-11 16:16:07
07-11 15:50:43
07-11 15:02:18
07-11 14:53:53
07-11 13:55:46
07-11 13: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