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将立足于中国工业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通过对供应端市场和产业链的剖析,结合投资视角,探讨工业机器人企业如何打造自身竞争力,赋能中国工业产业,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与转型机会,由此思考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还将展示行业市场规模及公司价值图谱,展现行业代表厂商的服务能力,共创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新篇章。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通过明晰工业机器人定义,梳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以此阐述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迫切性、必要性及价值所在;
2)从市场宏观的角度,剖析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并进行解读;
3)结合产业链视角,对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产业链情况,包括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下游集成的相关企业的现状、特征、技术、痛难点、优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体现上游重技术、中游重产品、下游重行业和场景的特征,帮助供给侧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新的动向,做出更优的战略调整;
4)基于以上内容,展开对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
5)通过对中国工业机器人资本市场的研究,以及公司价值矩阵的评选,体现本体和集成行业现有的优势企业,为工业机器人赛道的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专业视角和策略建议。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背景
观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特征、挖掘新的发展路径,既受当前环境驱动,也是未来市场所需,其原因主要有二: 1.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悠久,但我国仍有研究价值和探索空间。 自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在50年内经历了巨大进步,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军事等领域。(点击查看大图)
而在我国,从“七五”科技攻关开始,工业机器人正式被列入国家级的科技计划,也已经有了2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我国工业机器人面临着技术基础薄弱、自主品牌市占率低等问题。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1962年首台工业机器人由美国公司Unimate制成,并在通用汽车初步实践。1967年日本企业引进美国技术,1980年因劳动力短缺、多项技术(如交流电驱、微处理器等)突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20世纪90年代,德韩两国制造业的强劲表现带动工业机器人发展。2010年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机器人在政策推动、工厂需求等因素推动下,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点击查看大图)
宏观环境-政策:不断加码,促发展
改革开放后,制造业虽进入上升期,但受限于物质和科研条件,早期工业机器人研究由少数科研所负责,政策支持力度小。入世后,我国技术明显落后,外资加速在华布局,这时期我国政策主要有两个特点:1.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和设备,2.扶持国内龙头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工段定点突破。(点击查看大图)
宏观环境-技术:提升可用性和易用性 不同技术对工业机器人的推动作用不同,AI主导智能、云计算主导“外脑”发展与共享、AR/VR主导交互,目的是让工业机器人更智能、更好用。近年来,国内底层技术,尤其是AI、云计算,发展强劲,使得传统机器人有机会向着“机器人+”方向迈进,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高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交互性。(点击查看大图)
关注协会公众号
回复:机器人,即可下载!
标签:
04-11 19:09:19
04-11 18:21:53
04-11 18:16:46
04-11 17:23:51
04-11 16:34:27
04-11 15:45:27